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 > 《庄子·人间世》中的,教子之方

《庄子·人间世》中的,教子之方

在《庄子·人间世》篇,讲了一段颜阖向蘧伯玉请教如何给太子当老师的建议,从中,可以借鉴如何教育孩子。

颜阖要给卫灵公太子当师父,而太子的脾气暴躁,难以管教,感觉到这个差事不好干,便向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请教。

“如果我不拿规矩去约束他、规范他,那么他就会胡作非为,为所欲为,会危害到一个国家。

如果我正规地教育他,改正他,那我本身就会危险,他可能会恨我,甚至可能杀了我。”

针对颜阖的请教,蘧伯玉给出了几点建议。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形莫若就,就是表面上随顺、迁就太子,让他感觉你和他是一路人,对你产生认同感。

心莫若和,内心要和顺,要善于宽恕,有祥和之气。从心理上太子能相信你,才能接受你的引导,和你达成那种内心的默契。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就不欲入,就是,你表面上是要顺着他,将就他,但是你不能被他带进沟里面。要记住自己是一个导师的身份,在适当的时机,要及时的去纠正他,去给他揪偏。

“和不欲出”,你自己内在心地要光明磊落,还要跟他保持和平祥和,但是外表绝不能表露出来!你的正道也不能够暴露在外。如果太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和顺是为了教育他,他很可能抵触甚至会伤害你。

众所周知,在孩子教育方面,强行地去改变放羊式的顺从他最后一定是不可收拾的结果

父母与孩子相处,和谐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只有相互信任,内心默契,孩子才可能接受父母的教导,父母的以身作则才有效果。

庄子接下来又借用三种动物,进行了补充。

第一个是螳螂。螳螂举起两个臂膀来,想把车子挡住,的确是自不量力,自以为是。

如果太子感觉到作为老师的颜阖,在自己面前以老师的身份自居,自以为是,内心肯定是有抵触的,不但不会接受老师的教导,对于老师来说,还会有危险。

作为家长,往往会以家长的身份来要求孩子,还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对孩子有绝对的指导权,完全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知道。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家长与孩子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第二个是老虎。老虎是百兽之王,野性出来,是要吃人的。

蘧伯玉借讲养虎来提醒颜阖,要了解太子的脾气秉性,顺其性,否则,很可能会死于其手。

通过看蘧伯玉的养虎,去思考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想当然地管教孩子。方式方法不对,同样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

老虎都能人工来养,何况自己的儿女。不要怪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没能进入他们的世界,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们,相处方式不妥。

第三个马。养马人对马的照顾,已经到了极致,结果,马主人为马拍打一只苍蝇时,马却踢了主人的胸部。

蘧伯玉借养马人的遭遇,以提醒颜阖,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面对太子,你自认为对他很好,可能他也会误解,而导致自己受害。

在亲子关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少父母为了子女真的付出所有,甚至连自己没有的也要千方百计去搞来给孩子,而结果是,这并非孩子想要的。

有时父母的关爱,在不经意间已经让孩子感受到了被冒犯,而自己却还不知道。

可能有些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过“为了你,我们操碎了心,头发都白了。”这可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把自己当成了负担,并不爱自己。

作为父母,难道没有孩子,白发就不会白一样。也许这只是一时的抱怨,却在不经意间把压力强加到了孩子身上。

这段出自《庄子·人间世》篇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在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处理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