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好”吗?
本质上说,名字无好坏。“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为造化之根源。人的本质也“无名”。名字只是人的一个代号,人并不是在出生前就被赋予了名字。在荒岛上,名字并不是一个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前提条件。那么,名字还有好坏之说吗?
名字是最直接的社交符号
对于入世之人,名字确有好坏之说。一部分原因是,这是人天生带来的分别心使然。另一部分原因,是对第一个原因的深入质询。
如果你是修行人立志于去掉分别心,或者因为物质生活优渥而坚持说自己的名字不管是什么都是个好名字,那其实只能说明,对于内在强大的人,他能够无视周围人对这个名字的印象,能够不被这个印象带来的反应所影响。因而,关于名字对人的作用,大体有:
1,一个名字是否能决定人成功?这个因人而异。名字如同戏剧的剧情标题,一个人纵使再不在乎自己的名字,人生戏码中多少会有些细微处与之有关联。但好名字加持的只是强者,以为一个好名字就管了所有事那等于向老天声明自己是弱者。
2,名字这个符号带动的是什么?对自己的名字是否喜欢,就等同于对工作牌、社交符号是否喜欢。你不喜欢它,使用它时就不能跟文字符号中蕴含的精气神合一。如果正式名字不能改,在特定的领域使用自己认为该叫、自己感觉满意的名字,会非常顺畅无碍地向外界传达出自己的情、意、志,并且能够由一种新模式撬动旧模式。
3,名字其实是客观反应大于主观反应的代号体系。人的本质是无名的,但人在交流中要广泛使用“汉字”。就像《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大致这样解释名字的来由:名这个字是会意字,到了晚上,黑乎乎看不出人的脸面,相遇之时,便只好以口报一个代表自己的代号,以免发生误会。从殷商后期,“表意符号”就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汉字体系在中华范围内代代传承并具备固定、广泛的指代作用。尽管对于每个字而言,不同人的主观感受、理解、使用习惯不一样,但不论主观如何,都有客观存在的字典作为通行典范。这意味着,面对一个自己不喜欢又觉得无所谓的名字,你无意识地甚至有意识地必须付出一部分心力去抵消集体意识对这个名字的投射。
那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是什么
生下来取的名字,它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其中凝聚着亲人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隐喻着长辈对命运的认知。名字暗示了一种诱导力。正是因为如此,假设你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正好遇到不顺的境遇想要改变心情和对号程序,那么,最需要做的是——慎重对待最初的名字。
如果分明不喜欢,如何慎重对待?这也是平日里熟人问我最多的问题。倒不是要搞什么仪式。这个情况,对人事物皆是如此,把握两个原则就是恰如其分的慎重、尊重和安置:
其一,看清位置。如果把人生比喻为戏剧,名字是人的角色必需品的重要一环。依托一个你认可的标准,自行对照你不喜欢的这个名字为什么不好,更重要的是,看清自己需要的是怎样的名字,不要凭感觉。感觉,只是锦上添花,一定要客观,要客观论证、做实验、再论证。
其二,用“未来”解决“现在”的难题。人们常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其实不见得是坏事。更贴切地说,对于弱者是坏事,弱者的特点是被动行动、被迫行动。而对于强者不是坏事,当眼下的难题没有解决而又毫无思路、非常郁闷时,最好方法是以继续前进代替被迫停摆,以新事促成旧事挪开位置。也就是,主动做事,只要新问题出现了,这是好事,说明自动过度到游戏更难的一关,在“未来”回头看“现在”的事,现在根本不算什么。对应到不喜欢的原名或曾用名,要么不在乎该干什么干什么,要么赶紧改个新的;只要是犹豫不决、毫不解决、谨小慎微,那就等于被动选择了最坏的影响。
“名”是“实”的宾语吗?
自古就有句老话,“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这句话一直被姓名学研究者佐证为名字对人的影响。
名字是“实”的宾语吗?我看倒未必如此,太过牵强。很显然,这里的“名”,多半是指代“声誉”。至于把名字定为声誉和价值之间的桥梁,那还是要看这个名字是否在彰显一个活生生的能够利他的灵魂。换句话说,一个活出自己的人,才能说名字不重要。老天爷对于价值的反应机制中,从不看你是什么名字,而是看你是否给世界带来了贡献。而在这个过程中,名字因其承担的对外对内的对号功能,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对人会有一个时空伴随的影响——对“实”的校正。
“实”,也就是符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你承担任何角色,都有一个水准框架、演出标准,填实、扎实则满分。物质世界人们之间对于“实”的考核会伴随精神追求的扬升发展而走向极致。因为,任何对吃喝之外的物质需求的增加、苛刻、不满、从众、不从众等等,都已经是精神探索。因此,想到唯有做到、并让他人得到,才有价值。如果在自己的位置,扎实程度超过二八定律中的八,那么你的反物质密度也会占到二八定律中的前百分之二十,反物质密度是吸引力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如果你对自己精神探索的物质层面表达已经超过了水平面,人缘、资源、物质不流向你不可能。有了这种思路,一个“好”的名字对于你来说是校正你的“不实”,而一个“不好”的名字是来检验你是否能不受它影响、反而能够影响它。而最终的标准是,当人们称呼你的时候,清楚明白你的角色内容,换句话说,名字将成为你元宇宙一样的生活中活脱脱的个性化IP。这个名字所代表和关联的一切就会享受到“实之宾”的待遇。其中的诠释,不是我的逻辑,来自战国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他的著作近乎失传,这是我在龙虎山学到的,它是我这些年为人取名选字的最初灵感渊源。
下面截取公孙龙《名实篇》的开头几段并翻译:
原文:“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 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 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翻译:天地和它们所化生的东西,叫做物质。物质用来形成物体而不达到过分的状态(取意于物极必返而化生虚无),叫做实体。实体用来充实它自己而不空缺的那个界限,叫做置位。超出所应在的位置,就不是置位。处在所应在的位置里,叫做位正。用正来矫正不正,用不正来检验正。所谓正,在于矫正实:矫正了实,也就是正名了。
名正的标准是“唯乎其彼此”。如果称呼那个东西叫彼,而彼不专用于那个东西,彼的称呼就不能成立。如果称呼这个东西叫做此,而此不专用于这个东西,此的称呼也就不能成立。这是因为,这些用来充当的称呼并不适当。拿不适当的东西来充当,就叫乱。
名字“核心芯片”是什么?
这是一个铺开之后有很多层次、并且很长的话题。这一篇只表达最浓缩、最根本的底层逻辑。要点为:
1,对于一个人,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像国家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大环境游戏规则底层逻辑。很简单,对于个体而言,即使你是退休的、躺平的,“一个中心”最底层的逻辑也通行:“身体活着”是一切“其它”的前提。关于两个基本点,我认为,其中一个是,对于我想做的,我能做什么,我做到了什么程度,还要怎么做;另一个是,对于我需要的,我是否能够容纳(通常,只有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才感受到自己要容纳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者从哪个方向为自己的需要而努力)。
2,以上的中心、基本点,都与名字有极其强烈的关联。抛开任何因素不去考虑,可以说,只要是汉字组成的名字,就存在于这个无形关联网。因为,汉字中蕴含历史传承、时代变迁、文化观念、民俗习惯、约定俗成印象。我们现在通行的汉字是被历朝历代(尤其是重文字的时代)层层赋能的,换句话说,它们被一再地命名,并对应实体。这就形成一个文化中的靴袢原理:因为人们对A的关注,导致与之有内核关联的B也被进一步强化投射。这里说的A,是中医。而B是本来就很强的国粹之一:文字学。
3,气化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自古医家就将人体归为阴阳二气,并且以五行对应五脏、时节、饮食、药剂、穴位,等。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同《黄帝内经》所谓的“形寓气,气充形”。关注自己身体的人,如果信服中医,会很自然地开始研究五行养生,比如,自己哪里不舒服应该吃点五行补益或平衡的什么东西。即使不研究自己的五行八字,对饮食、五脏、情志与五行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注也是现代人通常会不自觉留意的事情。其实对应这个“五行”使用环境,尤其对于想调理自己哪方面体质不足的人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带出五行能量的配置就是专属于你的匹配汉字——你的名字。
4,捋顺一下这个芯片的作用:名字的作用核心在于它是汉字,而汉字是历朝历代保持原型而不断升级的、国标的固定指标,它的五行对于人的主观感受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论你认为它是否有道理,它都是。就像不论你认为这个字好不好看,字典都摆着。五行的客观标准下面会谈。
5,在传统的国粹姓名学中,要考虑五格、天地人三才、总笔画、分笔画等等。在满足各方面搭配(主要是笔画、美感、文化等)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汉字五行弥补了先天不足,行家才会认为它基本是一个好名字,这是业内通行的标准,当然也有一些派别不是按照这个算法(在后面的公众号中我会分享我所知的其它运算方法)。只能说,根据笔画、五行、三才是更广泛的通行标准,覆盖了更大比例的相关集体意识。
用不用找人取名?
用不用找人取名,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不用找人取名,但一定要明白其中的核心芯片自己怎么把握,我会说一个最简单的自测方法。明白其中的验证原理是对所有名字信息的最好尊重和安置。
第二,如果你目前境遇不佳,为调动心气儿,最好找一个较为信任的懂行老师给取个名字。此时可以取成“别名”或“字”。区别是,别名等于换个氛围组。字通常依托于一个原本的名字,是对某个名的进一步换重心展示(比如,杨过,字改之,这是全息那个名字。也有反着来强调的,比如朱熹字元晦,这是物极必反的极致选择)。
最简单自测方法
最简单的自测,包括以下需要了解的要点:
1,最简单的自测原理,就是直指核心的汉字五行规律。汉字最核心的对应五行的不过是两个东西:一是笔画,二是钦定五行。至于形、义、卦象所反应的五行是已经囊括于“钦定五行”,钦定五行制定时已经基本考虑进去了,后代有少量根据经验的补益而已。颠覆那个钦定标准,除非是近两年集体意识强烈扭转了一些文化观念,但基本不太可能,复兴国学是大趋势。
2,关于笔画。现在通行的是简化字,但要明白,五行全息反应在繁体字中。不必使用繁体字,但测字要把简化字转化为繁体字数笔画。这里就需要注意,比如水字旁的字,水字旁按照繁体算作4画,然后再加上另一边算总笔画。再如草字头,要算6画。算出总笔画后,按照个位数对应笔画五行,注意这是找汉字五行的第一步,按笔画归类。简单说,看个位的笔画数,比如,字的笔画为9,就算9;笔画为19,也算9;笔画为10,就算0。大的分类是:1、2为木, 3、4为火, 5、6为土,7、8为金, 9、10为水。更细致一些的,其实是1-10对应10个天干。也就是1对应甲木(阳木),2对应乙木(阴木),以此类推。
3,算出笔画后,还要做细五行。比如,同样是9画,9画的字太多了,要考虑你所顾忌的各方面风范可能归类的五行,这就很复杂,这就涉及到了“钦定五行”这压倒一切的标准。通行标准是《康熙字典》对汉字五行的划分。其中不乏难以理解之处,比如,龟字的五行是木,右字的五行是土。换句话说,如果你停留在按照偏旁找五行的字,不仅范围狭窄,而且有可能踩坑。不知道但想确定、随时可操作的办法就是,打开手机百度,里面搜索“X字的五行”这个关键语。道理很简单,app汉字五行的开发也依托的这个算法,包括百度浏览器。康熙字典的属性分类一直未被更高明的理念推翻,如果不承认这个划分说明是边缘。
4,最简单的自测要有一个前提条件:你自己能明确你想要什么,也就是有特定目标、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常年胃口不好特别想补土(自己看了八字也缺土,先天的局限没超越)。如果不分阴阳土,可以考虑总笔画5画或6画的五行属土的汉字。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天、地、人搭配的情况下,选择所用的各场景的汉字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